可是,步氏家族经营西陵多年,虽说实力大不如前,城中兵力严重不足,但城防之坚固,岂是你陆抗短时间能攻下来的?

陆抗当然明白这一点。到达西陵之后,陆抗命各军在西陵外围筑起防线,做好长期战争准备。诸将不解,纷纷表示:如今我军兵锋正盛,理应急攻西陵,等到晋军赶到时,估计都打下来了,为何还要在这修工事呢?

陆抗表示,步阐经营西陵多年,一时半会肯定打不下来,到时候晋军到来,我们腹背受敌,这仗还打得下去吗?

陆抗说的有理,可惜众将不听。无奈,陆抗只得让众将前去攻打。果不其然,西陵固若金汤。无奈之下,众将只得听从陆抗的命令,安心修筑工事,陆抗的第一次信任危机得以度过。

很快,新的危险又来了。西晋方面整装待发:荆州都督羊祜率五万主力直扑江陵(陆抗老巢),荆州刺史杨肇率三万偏师,奔赴西陵,救援步阐,益州方面军数千水师前来策应,总兵力八万余人,将近吴军三倍。

消息传至吴军,众将一片哗然,纷纷表示回师江陵。毕竟吴军主力尽出,空虚的后方能抵挡得了羊祜的锋芒吗?

陆抗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来了。从常理来讲,即便顺利攻克西陵,但一旦江陵有失,自己后路被断,已经攻下来的西陵一样守不住。而倘若回师救援江陵,则正中羊祜围魏救赵之计。等到杨肇与步阐会合,西陵铁定是夺不回来了,再加上自己本身兵力不占优势,此战未战已败。

深思熟虑之后,陆抗决定不理会江陵,先对付杨肇。江陵可是经历过无数次战火考验的坚城了。当年曹丕南下,猛攻半年尚且未能成功,如今羊祜又有什么区别呢?退一万步讲,即便羊祜拿下江陵,也必然损失惨重,城防遭到严重破坏,面对残破的城防,自己再夺回来也不是不可能的嘛!更何况,除了对江陵坚城的自信,陆抗还做了其他准备。

江陵本身地势平坦,行军便利,很容易兵临城下。在西陵之战爆发之前,陆抗视察了江陵城防,发现江陵以北有许多湖泊,于是陆抗在江陵以北筑起堤坝,蓄起水势,形成人造“洪涝区”。这次羊祜南下,打算充分利用这片“洪涝区”,通过船只运送粮草。为防止陆抗破坏,羊祜放出谣言,要拆毁堤坝,让出道路,让步兵通过。

按正常人的想法,一定要第一时间加固堤坝,派人驻守。但陆抗完全不走寻常路。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将堤坝炸毁。没了堤坝遮挡,再加上正逢枯水季,“洪涝区”顿时变成了“平原地”。而羊祜到达当阳后看见没了大水瞬间傻了眼——自己准备的运粮船完全派不上用场,还是老老实实再去准备车辆运粮吧!

这么一来一回,明明近在咫尺的江陵城羊祜一时半会还真到不了。面对逼近西陵的荆州刺史杨肇和益州偏师徐胤,陆抗留下水军督留虑、镇西将军朱琬与徐胤对峙,自己亲率主力迎击杨肇。

眼见晋军势大,对陆抗指挥水平深感怀疑的吴军将领朱齐、俞赞二将估计觉得此战必败,叛逃投奔杨肇。本来是十分恶劣的“高级军官叛逃事件”,但陆抗在此嗅到了战机。陆抗表示,俞赞在军中资历很深,知道我方虚实底细,他一定会告诉杨肇我军哪些地方由战斗力弱的夷族军队把守,届时晋军发动进攻时,他们一定会以此为突破口。

于是陆抗决定将计就计。当天夜里将夷族军队防守的区域全部替换为精锐老兵。而第二天杨肇果然前来进攻,可想而知,杨肇一脚踢在了铁板上,损失惨重。

就这样,杨肇连番进攻一个多月,晋军接连战败,士气跌落谷底。杨肇迫不得已,连夜撤退。陆抗深知自己兵力不足,怕城中步阐趁乱突围,摆出追击的样子大声鼓噪。晋军连败之下本就士气低落,陆抗这么一吓顿时落荒而逃。陆抗抓住战机,一路追杀,杨肇大败而逃。

而羊祜的东路军也正如陆抗预料的一样,没有任何进展。听说杨肇大败,不得已之下,也只得撤军回国。西陵城守军见援军接连败退,士气全无。陆抗随即攻克西陵,夷步阐三族。晋吴西陵之战就此告一段落。

西陵之战让本来毫无建树的陆抗名震天下,也让陆抗用一己之力有为吴国续上了将近十年的寿命。可惜,一次胜利并不能改变晋吴双方越拉越大的实力差距。等到晋朝下一次进攻到来之时,吴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陆抗力挽狂澜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