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站桩的目的是什么?

梦:站桩是为了感受炁脉,主要是手少阳三焦经,站桩其实就是三焦呼吸最有利的姿势,在站桩状态下能更好的发挥三焦的功能。所以没有三焦呼吸导引的配合,站桩就是死桩,与小学生罚站无异。站桩的重点不再“站”,而在“桩”。

立:难道站桩是要站桩木头桩子上吗?

梦:当然不是。“桩”不是指木头,而是指三焦,三焦包括盆系膜、肠系膜和胸系膜。在站桩时要感受三焦的存在,然后找到三焦的曳感。内脏外面由系膜包裹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同时系膜也将五脏六腑内脏连成整体,同时系膜又与膈肌连在一起的,这样整个内脏形成一个共轭系统,会随着膈肌的呼吸一起上下运动。反过来内脏的运动也会带动膈肌运动,这个就是腹式呼吸的原理,以腹腔的运动带动膈肌运动,完成换气的功能。我过去讲过,呼吸有胸腔控制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有盆腔控制的腹式呼吸,有腹腔控制的逆腹式呼吸,有盆腔腹腔结合的外腹式呼吸,另外,还有提肛带动系膜运动的提肛呼吸和会阴带动系膜运动的提阴呼吸,都是在应用系膜系统。这些都是盆系膜、肠系膜和胸系膜独立控制的呼吸,而站桩需要将所有系膜联合起来,形成共轭状态的呼吸方式,就是“三焦呼吸”。而只有站姿才能更好的完成三焦呼吸,所以站桩只是外在形式,看起来像站桩,实际与普通僵尸的站桩完全不同,我们的方法是修行三焦。

立:原来是这样,果真是修行者的站桩方法。我有个小小的疑问,肺式呼吸与胸式呼吸是同一种吗?

梦:当然不是一种。普通的肺式呼吸是以膈肌为主带动的气体交换,而胸式呼吸是由胸系膜和胸腔为主带动的气体交换。二者虽然看起来很像,但控制方法和原理完全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肺式呼吸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呼吸的频率高,呼吸浅;而胸式呼吸是运动神经控制的,呼吸的频率低,呼吸深。在胸腔的骨骼和肌肉主要分为两层,一是内部的肋骨和肋间肌,维持胸廓稳和负责呼吸运动;而是胸腔外围的骨骼和肌肉,负责僵尸的行为运动。胸式呼吸除了运用胸系膜,还要学会控制肋间肌。

强:三焦与三丹田很像,是不是“异名同谓”呢?

梦:不是。三焦与三丹田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三丹田不是三焦。二者的维度不同,三焦是体内的具体器官,是有形的物质;而三丹田是炁脉的核心,属于无形的生命磁场。下丹田是盆腔内的组合磁场,下丹田磁场大部分由下焦的盆系膜提供,但还包括子宫/前列腺、膀胱、腹部的浅筋膜和深筋膜等,共同形成的涡旋磁场,体感位置男在膀胱、女在子宫,但下丹田不是膀胱和子宫。中焦是肠系膜,在前方连接肚脐,在后方连接脊柱形成“命门”,所以中焦的炁脉是神阙与命门。中丹田磁场主要由心包提供,心包在前胸连接于“鸠尾穴”,在后背连接于“筋缩穴”,中丹田体感位置在鸠尾-筋缩的连线上,体感是心偏右的位置,但不是心脏。上焦是胸系膜,在胸前连接于“膻中穴”,在后背连接于“灵台穴”,上焦的体感在膻中-灵台的连线上。上丹田位于首器,是整个颅腔形成的组合磁场,前连接在印堂,后连接在“强间穴”,上丹田的体感在印堂-强间的连线上,体感是丘脑的位置,但不是丘脑。在三焦与三丹田中,只有下焦与下丹田是重合的,中焦与中丹田、上焦与上丹田没有任何关系。

立:原来这么复杂,这次终于理清了三焦和丹田的关系。如何感觉三焦的系膜呢?

梦:系膜是疏松的结缔组织,内部分布很多感觉神经,神经被筋膜包裹。神经纤维的结构与筋腱类似,也是从小至多层层包裹的,内部由神经内膜包裹成小的纤维,多个小纤维经神经束膜包裹,然后再被神经外膜包裹形成神经纤维。系膜内丰富的神经网络,能帮助我们感受内脏。正常情况下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内脏,分布在内脏器官的神经是迷走神经,负责器官的代谢和调节,没有交感神经。但内脏筋膜上面的神经感受器是交感神经,能将内脏的状态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从而间接感知内脏的状态。许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的某处内脏的不适和疼痛,其实都是筋膜反馈的信息。系膜系统是僵尸最大的感觉器官,身体的各种感觉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筋膜来感知的。基底核通过筋膜的感知能力来调节筋膜的张力,实现运动的平衡状态。所以,想要感知三焦,就要从感知疼痛开始。

立:我的身体是健康的,内脏没有疼痛,如何感知疼痛呢?

梦:一切都在“屎尿”之间。在屎意和尿意来临之时,三焦系膜都会产生不适感,严重时会产生疼痛,这时就是感受系膜的好时机。反过来,三焦的导引能加快肠道的蠕动,在身体还没有适应新环境之前,会产生一日多大便的情况,可能还会便稀,并伴有强烈的系膜腹痛。初期通过屎尿找到系膜的感觉,知道系膜的感觉是什么,接下来就可以将感觉拓展,逐步掌握这个三焦。

立:如果内脏的不适和疼痛大多是系膜产生的,是不是可以通过系膜来降低病痛呢?

梦:当然可以,前提是你能正确运用三焦的功能,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其实不止是内脏的不适合疼痛,身体各处的不适合疼痛基本都是筋产生的。在筋腱、韧带和系膜中分布有交感神经,尤其在骨肉相连和筋肉连接的位置,交感神经分布更多,这些位置基本是身体不适与疼痛的源头。经年累月的错误发力方式、不良的动作姿态、过度疲劳的运动方式,还有不平衡的身体状态,这些都会对筋膜的纤维造成损伤。这些损伤在微观中就是细胞间质的断裂、细胞膜的破损、细胞骨架的重组,使细胞内容物渗出引起应激反应,也就是常说的炎症反应。微观的组织损伤同样发生在神经纤维,还是老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交感神经将损伤信息反馈给中枢神经,就是不适和疼痛。想要恢复疼痛也很简单,将断裂的神经纤维重新续上,疼痛就消失了。

立:断裂的纤维和神经是如何修复的?

梦:我们知道纤维组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细胞的流动性不断更新,神经纤维也是如此。只要细胞拥有活性,能够提供稳定的生命磁场,那么断裂和损伤的纤维就能在磁场的指导下重新组装,完成修复。如果损伤比较严重,或者生命磁场紊乱,那么修复过程就会走向混乱,生命力进入熵增状态。

立:什么是生命力的熵增状态?

梦:僵尸体内的筋腱、韧带和系膜的纤维组织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就像波浪形状,我们上一次讲了腱细胞和细胞内部的细胞骨架都是延受力方向平行排列的。在青少年和健康僵尸体内的纤维组织基本都是有规律的,且呈现分束分层的结构。而年龄大的僵尸和常年不运动的僵尸中,他们的筋膜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状态,而且分束分层之间出现黏连和错位,这严重影响了筋膜的弹性,这就是熵增。

立:熵增是如何形成的?

梦:僵尸的纤维组织就像无数根被牵拉的橡皮筋组成的大网,当某些橡皮筋的受力突破弹性强度就会发生断裂,受力的橡皮筋断裂就会出现回弹,回弹就会产生错位。正常情况下偶尔的错位纤维会被解聚分解,重新合成;如果回弹错位成为普遍现象,那么解聚分解的速度跟不上合成的速度,断裂的纤维可能就近连接了另一个断裂的纤维。错误连接产生错误的磁场,错误磁场产生错误的信息,错误信息进一步导致错误的合成代谢,这样纤维损伤在修复过程形成一片乱麻,也就是筋膜的错位和黏连。表面上看,老年僵尸的纤维组织是混乱的,实际是混乱的纤维组织形成了混乱的生命磁场,混乱的生命磁场导致粗面内质网的功能降低,进而形成细胞老化。

立:我的三观又一次被打碎了,僵尸老化竟然是筋膜损伤导致的。这么看来长生久视的方法是保持筋膜的健康,而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梦: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又那么的意外。

立:难道运动能加速变老吗?

梦:修行这么久了,你怎么还能问出这么无知的问题。我一直在强调,保持生命旺盛和健康的关键是平衡,所以运动也要保持平衡。过度运动和不运动都能加速筋膜的熵增,使僵尸的细胞的代谢率降低,形成细胞老化。过度运动比不运动衰老的更快。生命健康不是“在于运动”,也不是“在于静止”,而是处于运动和静止的平衡,中庸才是王道。如果你懒惰还想长寿,就学做乌龟;如果你爱运动还想长寿,就要控制运动量和强度,保持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筋膜损伤形成熵增。

立:按您是思路,马拉松长跑是有害的运动?

梦:你还是死脑筋,我刚刚讲了,运动的标准在于平衡。如果你的身体适应了长跑,在运动中不产生筋膜熵增,那么长跑对你而言就没有影响;相反,即使你是专业长跑运动员,在运动中产生了损伤和筋膜熵增,那么就是减寿的行为。在生命体验中,如果拼搏获得的荣誉感和幸福更加重要,那么就义无反顾的拼搏。如果为了老年能够多苟延残喘几年,而放弃年富力强时的努力和勤奋,多出来的暗淡时光对整体的生命体验毫无意义。所以僵尸总要面临考验和选择:“是活的久一些?还是活的精彩一些?”想要哪种生活,全凭本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立:能不能选中间,寿命长久而且精彩的生活?

梦:当然可以。这就是“天堂搬地府,地府搬人间”,人间就是平衡的中庸之道。

立:如何保持筋膜的健康状态呢?

梦:当然是呼吸导引术了,呼吸导引就是利用筋膜的磁场修复错位黏连的纤维组织。在初期修炼过程中,足少阳和足太阳的穴位为什么那么痛呢?就是身体在缓慢修复纤维网络的错误,当身体中错位和黏连的纤维都被展开和修复,那时的修炼就不再痛苦,而是源源不绝的炁涌入后背和两肋,是十分舒服的幸福感。

强:我还是有一些疑问,为什么有时筋肉的疼痛会延迟?比如跑步或登山,第二天才身体才会产生不适和疼痛,疼痛一般要维持1~5天才会慢慢消失。正常来说,运动后细胞内损失的钙离子和ATP会在1小时内得到补充,身体的疲惫缓解。肌肉中无氧呼吸产生的的乳酸也会在短期内分解,肌肉酸痛缓解。而长时间运动后的酸痛第二天才出现,原因是什么呢?

梦:当然是运动负荷超过了承受能力,第二天肌肉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僵硬或肿胀,这些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原因,就是骨骼肌内的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内部的一些局部纤维发生了很细微的结构变化,产生了微小的错位或断裂,而神经纤维没有直接损伤,运动后只有疲惫没有疼痛感。在组织修复过程中,错位没有解聚或断裂错误搭接,使纤维发结构熵增。延迟性肌肉酸痛是组织修复产生的,所以时间上有延迟。生命力强的筋膜细胞会促进熵增解聚分解,经过4~7天缓慢恢复正常;生命力弱的筋膜细胞会接受筋膜的熵增变化,通过细胞调整来适应,经过1~3天快速恢复,但熵增的结构被保持下来。

强:筋肉内的乳酸是如何产生的?您过去讲过,在无氧呼吸时,糖酵解产生的是丙酮酸,而不是乳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